一週便當 | 20230409:辣到流鼻水的印度咖哩、專業技術人才
料理風景
上次在印度食品店買了一盒蔬菜咖哩香料,嘗試稍微道地的印度菜,拓展一下料理版圖(?)
還特別選的直覺認為口味應該相對溫和的蔬菜咖哩,沒想到辣死。
我是個無法吃辣的人,小辣微辣都不喜歡,總覺得辣味會阻礙其他味覺層次,
連鐵板麵都不能選黑胡椒,勉強可以接受已經在地化的泰式打拋豬、綠咖哩(小辣)。
但這包香料,即便我已經加水稀,還倒入一整罐椰漿,還是辣。
趕緊求助Google,網路上說如果料理太辣,油脂、牛奶、洋蔥等都有幫助減緩的效果,
我家沒牛奶,只能改加豆漿,但還是辣,
接著放糖、切洋蔥、挖花生醬、黑巧克力等,只要冰箱有,我都加進去試試看。
但越煮越大鍋,味道還是沒太多變化,巧克力、花生醬也打不過來勢洶洶的印度香料,只有讓醬汁變得比較濃稠而已,
(你能否想像煮飯第一次煮到措手不及,所有調味料在腦袋變成跑馬燈也找不到應對方法在廚房急得團團轉的無助感இдஇ)
用遍所有方法,辣度似乎有從100小小降低到70啦,
從淺嚐一小口就辣到跳起來,變成吃下去過一兩秒才會辣到找水喝,是有一點點改善了啦。
但是吃辣幼幼班的我還是吃的狂流鼻水,第一次吃便當吃得這麼辛苦,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ω;`)
實在不能小看印度人的味覺啊!
But我沒有想要就此認輸(ง๑ •̀_•́)ง
這次被印度香料辣到,讓我走在路上都會特別留意東南亞商店的位置,
通常他們都很低調,寫著台灣人看不懂的當地語言,路過不太會特別看一眼,
現在休想逃過我的眼睛!我就是要特地為你們而來!
我要把你們這些傢伙通通記下來,之後找機會一個一個單挑!(ง๑ •̀_•́)ง
看一下植物
分株龜背芋的根長得更多更茂盛了。
好像異形還是什麼傢伙的爪子ヾ(*ΦωΦ)ツ
插花插花ヾ(´∀ ˋ)ノ
還是植物最可愛了ヾ(´∀ ˋ)ノ
日常整理筆記
這禮拜讀到一些跟專業技術人才相關的內容。
徐豫在她的Podcast第399集提到,華人世界普遍對技術活有不好的刻板印象,覺得工作環境辛苦,所以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從事可以坐辦公室的工作,加上廣設大學,很多以前只需要高中高職即可完成的工作,現在變成有大學甚至碩士學歷的人來做——我們的社會是不是沒有這麼多需要高級專業的工作職缺呢?
她分享她一位朋友的故事。
這位朋友小孩的班上有個同學即將搬家到加拿大,這名同學的父親在船廠從事電焊相關的工作,擁有十多年經驗,月薪大約五萬多新台幣,但加拿大開出的薪水條件是時薪65加幣,換算成年薪大約是三百萬新台幣,且可以很快地拿到居留證,等於技術性移民的意思。
確實這類型多依賴學徒制、講究經驗的行業,工作環境相對辛苦,然而他們的收入其實不亞於坐辦公室的人,甚至還更高。
而且很多人雖然選擇坐辦公室,但做的也不是很有熱情,甚至感覺到很痛苦。社會中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念大學、拿碩博士學歷,然後去從事一些並不需要接受這麼深層訓練的工作,是不是有些人適合從事A,有些人適合從事B,社會應該要平衡的讓人力有適合的發展。
歐美國家普遍很尊重專業技術人士,可能預約修個水電都要排很久,但在台灣,這些技術人士的重要性卻嚴重被低估。
.
第二個是報導者的文章。
這篇文章分別訪問了20、30、40歲的人。20歲的大學生被家裡要求經濟獨立,因此到處打工開源,除了燒烤店店員的兼職外,還開起線上開直播,當線上「陪玩師」,哪裡有錢、哪裡錢多就往哪裡去。畢業後沒有認真思考想找與所念科系相關的正職,因為工作也不是那麼好找,現在打工的燒烤店因為缺人,反而問她願不願意留下來轉正職,但她對於更多的責任沒有多大的興趣,因此還是傾向「哪裡錢多哪裡去」
30歲當過店長的受訪者表示,店長雖然月薪有五萬,但責任太大了,要解決店內找不到工讀生的問題、面對工讀生的「直昇機父母」,壓力大到曾經嚴重失眠、長皮蛇。現在寧可當燒烤店員的工讀生,利用空閑時間再接第二份牙醫助理的工作。
40歲的受訪者曾在米其林一星餐廳當學徒,有一身好技藝但無從傳承,因為年輕人沒有人要做,蹲不久、罵不得,這些技術可能因此漸漸失傳。同時這位在餐飲業有20多年經驗的受訪者表示,人力短少除了受到少子化影響外,另一個問題是店開太多了。餐飲店進入門檻低,只當員工賺不到錢,大家都想當老闆,員工就愈加難找。
另一方面「外送師」的出現也大大削減了餐飲業的利潤,以前賣300塊就可以付一個人時薪,與外送平台合作,抽成以後要做到1000元才能有一樣的利潤。
.
第三是一篇新聞
報導提到:「少子化下,10年間高職生少將近20萬,當技職學生銳減,就會出現技術人才斷層,影響產業發展,而未來家裡馬桶、瓦斯壞掉,就找不到人修」,呼應了前面徐豫節目所提到台灣普遍喜歡選擇辦公室工作的現象。
過去這個現象不太明顯,但受到少子化衝擊,這恐怕是我們必須正視的問題。
水管、電器、車子總要有人修理,總想吃到好吃的異國料理,生活方方面面的消費後面都需要專業的人力,假如沒有這些人,也無法成就我們順利的每一天:馬桶阻塞沒有人通、網路一直連不上、出門遊玩車子拋錨,但修車師傅卻還在修理三天前客戶的汽車、肚子餓卻吃到味道不怎麼樣的麵包、跟伴侶去高級日本料理店用餐,上桌的生魚片切的形狀不一致、到外地旅遊住的飯店植物長的歪七扭八⋯⋯切成片段來看可能都是生活中的小事,覺得「很快啊你弄一下就好」,但每一個,每一個專業,都有值得尊敬與存在的必要。他們可能不是我們生活圈會互動的職業,如果每個人都因為不認識、不熟悉就輕視,那有一天會不會我們自己成為那個不被重視的對象?
雖然這不是我們憑一己之力就能解決的問題,但我們也可以想想自己是否對這些職業角色存在著偏見,我們的想法會影響下一代的價值觀,也會影響他們選擇職涯的方向。如果我們可以表達對這些職業的尊重與感謝,越多人重視,就有機會改善他們的待遇,我們應該不希望台灣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專業人才,最後都被國外給挖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