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便當 | 20221211:不強求、與自然的距離
日記
這週聽到一集徐豫的podcast討論生活的幸福感原因,其中提到了老莊,這才發現原來我以為我的消極態度,比較像是老莊所說的「不強求」,也就是不在自己控制範圍內的事情就放寬心面對。當然自己該做的努力還是要做,並不是真的躺平、放棄人生到所有事情都隨緣隨喜。
舉個例子,如果職場上被指派到一個奇怪的案子,整個流程或組織分工很不正常,沒有專業的人做該做的事,我可以感到不解、生氣,但我並不能請公司找一個能力足夠的人進來處理,那超越我的權利範圍,並不是我可以做的事,既然如此,那麼我就做好我的工作職責,將我能力所及的範圍做到最好。
又或者台灣北部冬季容易連日陰雨,只要有那麼一天雨稍微停歇,天空有露出一塊藍,我就會非常滿足,快樂地洗衣曬衣、出門散步,單純的欣賞美好的風景。
每一天我幾乎都是這樣子面對,說好聽是老莊的不強求,不要為了特定目標做事情,但也可以說是沒有遠大的志向。
只要天氣好,做什麼都很快樂。看見一朵花、一盆有朝氣的植物,感到心靈富足,心情好了,其他事情該如何進行有他的安排,而且我也很清楚地意識到,我能夠維持一定的平靜心情,得感謝爸媽把自己過的舒服充實,他們身體健康,不需要我擔心。我得感謝同事們有力的支援,不擺爛、不製造混亂,讓工作至少能在穩定的狀態下進行。我得感謝路人善良有道德,不會走在路上還得時時警惕旁人的犯罪動機。
我也相信,與人造的物品要維持一定的距離,不能24/7都被他們支配,比如看電視、追劇、滑手機;與自然接觸的距離和心態,是能穩定情緒的重要力量。
閱讀隨筆
最近手邊看的書是詹宏志的《旅行與讀書》。
幾年前的時候曾經看過一次,那時印象不深,很多字只是看過去而已,這一次讀來,畫面歷歷在目,彷彿我也跟著他的文筆去旅行。明顯感覺到自己對於文字的認識與想像更深了一些,可能人生的經驗多少有幫助,原來每天每天這樣過,多少也是能將一些刻痕畫得更深、提升了一些對文字的熟悉度,使得閱讀到的文字與所謂「人生」的連結更立體一點。當我五十歲的時候再看,一定又會是不一樣的感想吧。
我特別喜歡詹宏志寫阿拉斯加的某一段:
我們租了車子,馳騁在鮮少車輛的阿拉斯加內陸高速公路上,就感覺到阿拉斯加與其他地方不同的比例與規格。巍峨的群山默默站在天邊,你和它們的距離卻如此遙遠;道路寬敞筆直,每一條路彷彿都是垂直通往天上;平地與凍原往往是寬廣而開闊,眼睛看不到盡頭;就連藍天與白雲都看起來比其他地方還要高遠。自然大地的巨大尺幅讓你既開朗又悲傷,開朗是因為領悟到塵世之上其實無事值得爭執,悲傷是因為意識到個人存在的微不足道與蜉蝣人生的短暫侷促。
越是讀書,越發覺到自己在描寫感受、畫面的能力之弱,也因此當我讀到能讓我浮現立體畫面感的句子時,總會反覆享受幾次。
我很少看旅遊的書,因為我覺得我又去不了那些地方,得知當地的景點資訊又如何,我總算知道原因了,大概是部分旅遊書籍只停留在資訊傳遞與個人心得的抒發,沒有讓到不了的人、沒去過的人能產生一點共鳴或好奇。這次看詹宏志,感受到他的文筆力道,描繪場景非常清晰,讓我真的好想到當地親眼目睹。